在此次活动中我较为系统性地了解学习了有关香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全方位知识。通过走进当地知名院校香港中文大学,我得以了解香港高校办学特色,比较其与内地大学的不同,体悟书院制在香港的落地生根;我前往律政司、立法会、廉政公署、金融管理局等香港政府机构,切身感受并增进对“一国两制”的体会与理解,在感受党和国家领导人伟大智慧的同时比较学习中西政治制度;通过前往马来西亚驻港总领馆,我了解了中马建交关系的历史,对中国华人在马来西亚拼搏发展的经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穿梭于香港的摩天大楼与大街小巷之间,我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繁华与美丽,也品尝到了烟火气的醉人味道。除此之外,我还拜访了新鸿基地产郭氏慈善基金会、香港北大之友陈国钜先生父子,并且参加了中研基金会的周年晚宴,深知在社会上奋斗的不易,也感受到这份助人情节的温暖,更加坚定了要砥砺奋进之志。这次来到香港,我见识到了很多,知道自己将来的路还很长,需要学习的崭新知识还有很多,等待体悟的人生哲理亦不在少,这些都要求自己“努力加餐饭”,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气魄投入新的生活之中,不断充实并提升自己,将来能够向同学会的学长们学习,回馈母校、回馈社会,在各行各业,以各种形式为他人、社会和国家做出属于自己的一份贡献。
最后最想说的还是感谢。感谢一直陪着我们逛来逛去,为我们拍照的Kevin,感谢可爱的kicky叔叔,感谢永远暖心,关心着每个人的Andy,感谢请我们吃了特色大排档,看着我们笑闹的黎明娟会长,感谢带我们坐游轮,欣赏维港夜景的梁砺峰会长,感谢让我们参观了他的律所,向我们介绍内地与香港法治不同的司徒会长,感谢向我们介绍中研班同学会和基金会创会的不易经历的邓创,感谢中研班同学会和基金会的全体成员,感谢所有在香港陪伴着我们,帮助着我们的人,也感谢吉雅姐,楠楠老师,感谢一起在香港吃喝玩乐的小伙伴们。 香港是一座独具魅力的城市,它有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有摩天大厦与葳蕤植物的交汇,它就像川剧中的变脸演员,总能在你不经意之间换上另一幅面孔,却同样可爱,同样真实。在香港的这六天,放在一生中也许是短暂到不值一提的,但这六天的丰富却能够让我受益终身,我会记得在香港的一切,带着这份经历,去走好未来的路。万里之行,才刚刚开始。
中研班的学长学姐们十分用心、热心,设计了丰富的六天旅程。毫不夸张的说,这六天的行程,从多维度全面地为我们勾勒了香港的图景。这六天里,我们走进了充满人文气息或现代科技感的大学,走进了代表规则、正义的立法会或高等法院,走进了充满生活气的黄大仙生活区,走近了都市生活,走近了属于港湾城市的自然……香港的快与慢,现代与传统,矛盾碰撞都真实展现。每一次参访都给我们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新奇体验。 当然,最打动我的是遇见的那些人。香港团的同学和老师们都可爱有趣。大家会分享自己成长中的趣事,会晒出自己独特的烦恼,会分享旅途中的有趣,会互相支持。大家永远都是笑着的。而中研班同学会的学长学姐们,用现在的流行话来说,都是“宝藏男孩女孩”。想到了他们会和蔼可亲,会关心我们,会热情,但没想到他们会这么没有架子,这么关心我们,这么热情,还都极其可爱有趣。 在见到更宽广的世界、接触了更多优秀的人之后,我也会思考。我可以做些什么?由于学的是语言,我对于语言构建的桥梁有着独特的敏感。在香港的旅途中,我更加发现了掌握一门语言的重要性。 此外,香港之行补充了我的动力。之前努力想做出一些事情,是出于这个世界的热爱。你探索这个世界越多,你就越爱这个世界。此外,你在世界上发现了更多有趣、可爱、优秀的人,你就更爱这个世界。香港之行,让我更爱这个世界。
中研班同学会的学长学姐们都是香港的成功人士,但他们并没有满足于小我的富裕,而是心怀天下,心系祖国的未来,无私地资助高校里的寒门学子。也许他们能贡献的力量有大有小,坚持的时间有长有短。但是我认为,其实做慈善最重要的就是有一颗炽热真诚的心。在于学长学姐们交流时,他们完全不是我想象中高高在上、难以接近的样子,反而是特别平易近人、热情洋溢的。他们在说到自己的创业经历时,那种激动感慨;在谈到慈善公益时,那种大爱与真诚,都深深地鼓舞了我。
「感」 每一天带领我们参观的中研班学长,都是各个领域的精英,但是从他们身上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热情与真诚。在跟我们交谈时更是非常接地气,给了我们很多切实的建议与帮助。无论是前期筹备中的贴心考虑,还是参访过程中的亲力亲为、全程陪同,都让我们十分感动。在4月30号,我们非常荣幸地参加了中研班新会长黎会长的就职典礼,在这样的一场宴会中,我又一次体会到了香港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非常浓厚的社区意识和团结意识。 在这样一个“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时代,能够挖掘并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力量变得尤为可贵,这不仅仅能带来更优质的资源与商机,对于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也大有裨益。我很敬佩这一种热情与真诚的人际交往品格,也希望自己朝着这一方向努力。
社区是由具有共同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形成的、关系密切、富有人情味的社会组合方式,是由契约关系和理性意志形成的社会组合。一方面,香港的社区和内地社区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另一方面,香港的社区与中国境内的社区呈现很大差异。第一,香港的社区并没有呈现像内地一样明显的城乡二元对立。最后一天我们参观的黄大仙区,多年前曾是简朴的农村地区,如今随着旧型房屋的重建与公营房屋的增加,已经发展成为人口密集的住宅区。同时香港的农村只占很小很小部分,集中在新界北部和西南部,农业经营占比很小,农村内部以第三产业休闲旅游业为主。而内地则不同,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社会福利待遇等方面都存在着重大的差别。
正是香港的包容与多元,使得我这个外来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亲切。香港在为我提供一个国际化视野的同时,也为我能够发现自己原来所处的文化传统在一个非均质的环境中将以怎样的状态继续留存下去,焕发出崭新的活力。香港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并且将其实现,在实现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保留了两种文化传统各自的韵味。站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点上,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淘洗,香港文化的多元性已经褪去异质文化交流碰撞时的那种激烈的火花,而是二者相生相伴,荣荣与共的和谐状态。我不确定自己将来会有多少次机会进入到不同于本土文化的领域中去体验不一样的世界,但是在香港这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化对人的强大作用,它不仅能够使得享有它的人从中受益,也能使得观望者获得反视自身的机会。六天的香港之旅就这样结束了,在满满的行囊中挑挑捡捡,无意中竟然拼凑出香港的多元,这无疑是我的幸运。
中国有句古话讲,“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在香港之行的六天中,对于看到的人和物,我都在思考他们的存在和意义,对于每一件曾经在自己脑海和身边听说的故事,自己都会重新去思考和探索,对于中研班学长们给予的谆谆教诲,铭记在心,他们给予的建议都是多年人生的经历与经验,对于当下的自己,可能并不能领悟其中全部的深意,但是记在脑海中,通过日后的经历与发展,慢慢悟出其中更深层次的涵义,将对自己的人生成长是更大的帮助。
「思」 面试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是我为什么要报名参加此次“燕园翱翔”中研班香港之行,当时我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回答的。首先是对香港国际性大都市的向往。我来自皖北,从小到大就只是生活在自己家所在的小县城内,连家乡所在的市区都没有去过几次,可以说,自己甚至都没有在市区的道路上走过,也很少外出旅游。所以,自己从小到大接触到的就是农村的生活。姑且不说香港与我家乡在经济发展与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性,就仅是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就足以吸引我了。因此,在项目刚开始报名的时候,我就立即报了名,想尽力争取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
那一天,离开香港。坐上返程的飞机,离北京的距离越来越短,心中满满是对这次旅程的回味。香港有灯火璀璨的繁华街区,也有古老市井的百年街道,高楼林立、霓虹招牌、浓艳色彩,这些影像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香港气质。夜景、公屋、码头、街道等,极具浓浓的港风,让我们遇见不一样的香港,随手一拍都像是张富有代表性的“港风”明信片。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所有的图景交织在一起,带给我太多的思考。香港的一切都是市井的,也是庙堂的,市井是香港社会的根基所在,庙堂是香港社会的进化动力,这种奇景,这种融合,大概只有在香港这片神奇的土地才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