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站在这里,十分的激动和感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受到中国研修班同学会助学金资助的同学们,向远道而来的捐赠方代表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深切的感谢。中国研修班同学会助学金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物质上的帮助,更给予了我们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今年,我有幸获得这份意义非凡的助学金,它不仅减轻了我的经济负担,让我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业和我的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人间的真情。这份帮助,托起了我的梦想,也帮助我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我的故事大概跟许多受助同学一样,我来自青海西宁,一个风景如画但经济条件和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地方。三年前,我带着梦想和希望,通过国家专项计划踏入了北京大学的校门,这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然而,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激动和喜悦,还有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我被燕园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深深吸引,但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与身边同学之间的差距。无论是学习基础、生活习惯,还是眼界见识,我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跟上节奏。更为艰难的是,家中的变故让我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父亲的疾病日益加重,家里的经济来源被切断,昂贵的医药费使得家里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面对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正是在这样艰难的时刻。助学金照亮了我的求学之路,让我能够安心的完成我的学业,为我的家庭减轻经济负担。每次拿到助学金时我都会开心的跟爸爸妈妈分享,告诉他们不用为我在学校的生活发愁,告诉他们,有一些慷慨的捐赠者,关心着我,支持着我,让我能够无忧无虑地完成学业。看到爸妈宽慰的笑脸,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能够为他们分担压力的大孩子。我知道,这份助学金不仅仅是对我的帮助,更是对整个家庭的宽慰。它让我的父母不再为我的学费和生活费担忧,让他们能够安心地面对生活中的其他挑战。这份帮助,让我们的家庭变得更加和谐,更加充满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进步,更在心理上成熟了许多。物质上的支撑让我更好的完成了从自卑怯懦的小女孩到勇敢独立的探索者的转变。我不再给自己划小圈,而是勇敢地迈出了舒适区,去尝试新事物,冲破界限。在学术上,我逐渐开始开始主动寻找机会,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会,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挑战杯等学术竞赛,虽然没有取得很耀眼的成果,但是每次尝试之后的一点点进步也持续激励着我。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我积极参与了各种学生活动,从兴趣课程到社团活动,从志愿服务到社会实践,每一次的参与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人沟通,如何协调团队合作,如何在压力下做出决策。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加自信,更加从容。 走的再远,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身为受助学生,感受到了社会和学校无私的关爱之后,我希望能以自己的方式回报这份爱,让它在同学间传递。因此,学生工作便是我的舞台,从入学开始,我就投身于各种学生工作,以此提高自己,也为同学们提供帮助。在学院、资助中心、学工部管理办等多个地方,我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了志愿服务平台,尽心尽力地解决同学们的问题。经过不懈努力,我赢得了师生们的赞誉,去年荣获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称号,这不仅是对我的肯定,更是激励我前进的新起点。这些经历使我深信:个人的力量虽然微弱,但团结起来就能改变世界。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以学校选留干部的新身份继续在学生工作的舞台上燃烧激情,用我的热情和努力为同学们带来更多温暖,将这份爱传递出去。同时,我也会坚守初心,铭记自己作为受助学生的责任,不断提升自我,回馈社会,为实现更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我想再次对给予我助学金支持的中国研修班同学会、中研基金会以及学校各部门的领导和老师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是你们的慷慨捐赠和无私帮助,让我有了今天的成长和进步。我深知,感恩之心应常怀于心,更应体现在行动上。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会努力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前行的动力,不断追求卓越,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今年九月初我和实践团的同学们一起在宁琦校长、叶静漪主任等师长的带领下与中研基金会的各位师兄师姐在香港相会,虽然距离那时已经过去两月有余,但是与师兄师姐的相处,与香港这座多元城市的交流仿佛就在昨日。 今日相会燕园,不少熟面孔也让我倍感亲切。记得初到香港,师兄师姐们热情地迎接了略显局促的我们,用他们丰富的经验和亲切的态度,帮助我们适应着和了解着新的环境。记得总是面带笑容热情与同学们交谈的司徒主席,耐心向我们介绍香港用餐礼仪的Kelly金基利理事、总是洋溢着无限活力与同学们打得火热的Lawrence谢师兄,散发着温暖的手牵手带我们逛街的冯秀冰理事——师兄师姐们给予的关怀与帮助,以及我们在香港共同度过的每一个瞬间,都构成回忆里甜蜜的瞬间。 此外,香港之行也是满满干货,从Mplus博物馆到警察总署、海关总部、立法会再到保良局、协青社,从艺术到法律再到公益,短暂但充实的实践旅程中,我们穿越了香港社会的多个维度,每一站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认知之窗。我们学习着如何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多元的文化与观念,如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成长。 同时作为社会学系的学生的我也有着自己的独特收获,充实的行程也丰富着我对社会学知识的理解,例如第一次见到Gordon Mathews人类学著作《重庆大厦》中的实体,一时有种追星打卡成功的感觉;此外,师兄师姐曾带领我们到访协青社,我对这一机构以兴趣为导向帮扶高危或者高越轨风险青少年的机制十分感兴趣,从社会学的角度可以思考高危青少年的群体诉求与内部文化呈现出的独特样态为何、组织行为对高危青少年社会关系网络重建方面的实际作用如何等问题。因而我和同专业方向的同学将带着研究问题在今年寒假再次前往香港进行调研,期望能从这一组织案例出发,促进公众与决策层面对于青少年群体问题的温情与再思考。 所以我不得不向中研基金会的师兄师姐们、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与教育基金会的各位老师,以及背后无数默默支持青年学生发展的前辈们表达真挚感谢,是你们的支持与鼓励,让我们在探索的路上更加坚定,也让我们的梦想之翼更加坚实有力。未来,我们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继续在学术的海洋中遨游,在社会实践的田野上耕耘,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青年。 最后,祝愿中研基金会的师兄师姐们、北京大学各位老师身体健康、事业有成,祝愿同学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以实际行动践行“燕园翱翔”的精神,不负韶华,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以更加优秀的自己,重逢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谢谢大家!
我要感谢中研基金会为我提供这份宝贵的机会,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成长经历,并表达我对中研基金会和中研紫荆助学金的深深感谢。 回顾我的成长历程,我从一名普通的学生,走到了今天这一步。我的求学之路并不平坦,但正是一路上的坚持与努力,帮助我不断突破自我。在学校里,我不仅专注于学业,还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我相信,只有在不断学习与积累中,我们才能成长为更好的人。而今天,能够作为中研紫荆助学金的受助者站在这里,回顾过去的努力与挑战,真的是感慨万千。 今天的我能够站在这里,不仅是因为自己的努力,还有像中研基金会这样充满社会责任感的组织的支持与帮助。中研紫荆助学金为我们这些有志青年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减轻了我们的经济压力,让我们可以更加专注于学业和未来的规划。每一份助学金,背后都是对我们未来的投资,是对我们潜力的认可,是一种动力,激励我们继续向前,追求更高的目标。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中研基金会,感谢你们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得到更多的帮助与支持。你们的关怀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的帮助,更在于你们对教育、对未来的深远眼光。正是因为你们的帮助,我们才能够无后顾之忧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人生的价值。 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家人、老师和同学们,是你们一直陪伴在我身边,支持我走到今天。你们的鼓励和陪伴,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最后,我想再次感谢中研基金会和中研紫荆助学金的所有工作人员,感谢你们的无私奉献和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厚意。作为受益者,我将倍加珍惜这份机会,努力学习,回馈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这份奖学金的意义。我也希望,未来能够有机会为更多有梦想的学子,传递这份温暖与希望。 谢谢大家!